北京时间2022年10月26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在西班牙公布全球第一批地质遗产地名录,浙江长兴“金钉子”地质剖面等7个中国地质遗迹成功入选,我国是本次评选中入选地质遗产地最多的国家之一。
▲26日,国际地科联代表在浙江长兴发布中国入选名录的7个地质遗迹。新华社记者 殷晓圣 摄
此次成功入选的7个中国地质遗产地包括由我国单独申报的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石林喀斯特、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我国和尼泊尔共同申报的珠峰奥陶纪岩石。
▲我国成功入选的7个世界地质遗产名单。
01世界地质遗产及产生过程
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1961年成立,目前入会的国家和地区达121个,代表着全球数百万名地质工作者,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地球科学团体。
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倡议下,自2022年开始,每年的10月6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设定为“国际地质多样性日”(International Geodiversity Day),帮助全球公众了解地球科学、深入认识自然、文化和人类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是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得到有效保护。
2022年初,国际地质遗迹委员会向各成员国发布“遴选首批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的通告,并在全球21个国家中选定34位地质遗迹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评审和遴选工作组,对56个国家申报的181个候选地进行综合评定,投票产生了首批9个地球科学领域的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并编辑出版了介绍图书。
▲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的最终名录。(国际地科联IUGS,2022)
这些地质遗产地分布在全球56个国家,其中,位于美洲34处,位于欧洲28处,位于非洲15处,位于亚洲-太平洋-中东地区一共23处。
从入选的名单来看,涵盖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著名区域中重要的地质遗迹,如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米兰科维奇不整合面、德国索伦霍芬化石库、非洲坦桑尼亚早期人类遗址等。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来源/图虫创意
02我国入选的7处世界地质遗产
中国入选的首批7个地质遗产地,涵盖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理湖泊、地貌学等科学领域,在研究矿产资源形成、生命演化、人类起源等科学领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们分别属于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和世界地质公园。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且其优良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也体现了我国地球科学研究的国际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是我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珠峰奥陶纪岩石
珠穆朗玛峰的山顶是由约4.6亿年前(奥陶纪)的石灰岩构成,形成于温暖的浅水海洋中。这些岩石中含有海洋动物的化石,如腕足动物、牙形类和棘皮动物海百合类,代表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时期的热带海洋生物,现今大多已经灭绝或很少。这些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的岩石,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相撞时,被推挤和抬升到现在的位置。
▲珠穆朗玛峰。摄影/杨建
▲珠穆朗玛峰登山者。来源/网络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
浙江长兴煤山剖面由于含有两颗经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批准的“金钉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和长兴阶底界“金钉子”,以及该剖面完整记录了2.52亿年前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而闻名于世。这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当时海洋和陆地中80%以上的生物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为如何认识和保护当今地球的生物与环境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
▲浙江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剖面。来源/网络
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
距今约5.2亿年的寒武纪澄江化石群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化石丰富且保存精美,生动再现当时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多样性。它代表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起点,将绝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演化历史追溯到寒武纪早期,为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是“世界古生物圣地”“永远的科学大厦”,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
▲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来源/网络
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
这些火山岩柱群源自约一亿四千万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当时剧烈的地壳活动导致香港东南面形成一座超级火山。经过前后长达300万年的猛烈喷发后,火山最终崩塌,形成直径约20公里的破火山口,大量火山物质在破火山口内堆积并冷却。由于冷却环境稳定及火山物质均匀一致,火山物质能够随着冷却、体积收缩,表面首先形成规整的六角网络状裂隙,并随着冷却方向下延伸,最终将庞大的火山物质分割成数百万条岩柱。
▲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来源/网络
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
绒布峡谷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上游是绒布冰川谷,长度约20公里,发育珠峰地区最大的冰川和冰塔林。下游汇为绒布河谷,在绒布寺附近为南北走向,长度也约为20公里,然后转为东西向,汇入扎嘎曲,最终流入恒河。绒布峡谷是藏南拆离系发育的典型地区,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在这个位置藏南拆离系滑脱构造结构得到了详细描述和研究。珠峰及绒布峡谷在岩石上具有3层结构,中部是黄色的低角度韧性滑脱断层,上部是灰色脆性的珠峰灰岩,下部是黑色的高喜马拉雅结晶岩。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是一组平行造山带的低角度正断层性质的韧性剪切带,沿着喜马拉雅的整个走向长度(约2000公里)进行延伸。
▲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来源/网络
云南石林喀斯特
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保存和展示了最好的剑状喀斯特(石林)地貌,是世界上该类喀斯特的最好样板,该地质遗产地是“石林”术语的发源地。石林喀斯特代表了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喀斯特地貌(峰林、峰丛、石林)之一。独特的地质演化使得石林的形态丰富多样,公园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类似的石林地貌形态,因而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石林形成于2.7亿年前,经漫长地质演化和复杂的古地理环境变迁,才形成了现今极为珍贵的地质遗迹;它涵盖了地球上众多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分布世界各地的石林仿佛汇集于此,其石牙、峰丛、溶丘、溶洞、溶蚀湖、瀑布、地下河错落有致,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生态系统和最丰富的立体全景图。
▲云南石林喀斯特。来源/网络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流动沙漠,拥有世界罕见且独特的沙漠与湖泊系统,必鲁特高大沙山及其周围的湖泊是这一系统的典型代表。巴丹吉林沙漠位于亚洲夏季风带和西风带的过渡区,位于雅布赖断层的西部。该沙漠底部的年龄距今大约110万年。其腹地分布有多座巨型沙山,且许多沙山高300多米。最高大的必鲁特峰是一座复合横向沙山,海拔高1611.009米,相对高差近500米,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山,被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除了高大沙山,该沙漠中还分布有140多个湖泊。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