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发现木碑 居民文保意识强
19日,仙市古镇街上一商铺老板因墙体有洞找来工人修补时,没想到刚刚开始清理墙体,就发现墙体里面有“古怪”——竟然刮出几块木板,不仅上面刻着字,还有“鎏金”。店主觉得这肯定不一般,立即让工人停止施工,并马上向文物管理部门反映这一情况。收到消息后,自贡世界地质公园盐史专家程龙刚副研究馆员等一行立即前往鉴定。
专家考证 为李氏家族修建祠堂叙碑
经专家鉴定,这是一块属于清代祠堂的碑记,全碑主要有六块,碑文字迹清晰,为清光绪四年(1878)所刻,其反映的内容也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经过对碑文的研究,程龙刚将这块碑定名为《李氏建修祠堂叙》碑。“这是记录李氏家族修建祠堂的一块碑,是仙市古镇不可多得的文物。”程龙刚指出,碑文记载“吾族由粤迁蜀”,这反映了历史上“湖广填四川”的重大移民事件,说明当时不仅“湖广”行省的人移民到此,还包括被称为“粤”的广东、广西地区的人迁居到仙市乃至自贡地区。“对研究当地的移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程龙刚表示。同时,碑文还显示“承顶豫庙店房一间”,“这说明除了粤省人,还有河南等省份人迁居于此。”程龙刚说。
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独有的历史和社会现象。在仙市古镇发现这块碑的百米开外,就是仙市古镇著名的景点陈家祠堂。“现在专家学者对祠堂文化的研究十分热,专家学者通过了解古代社会的宗亲关系,进一步研究宗法观念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群体。”程龙刚说,这块碑的发现,丰富了当地祠堂文化的历史资料,因此具有重要价值。“在碑文中大段讲述了修建祠堂的原因、经过和目的。”程龙刚说,主要记载有“敦本睦族”“深根蒂固”,即修建祠堂的目的是“把族人聚集起来不离散,尊祖敬宗。”
“仙市”得名推前 浓缩自贡盐业盛景
据历史资料记载,仙市原名仙滩,始建于1400年前的隋朝,民国元年(1911)改称“仙市”。这里“因盐设镇”,是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千年古镇,是釜溪河当年盐运重要码头之一,素有“中国盐运第一镇”之称,古文化遗迹保存完整。
对于“仙市”这一称谓的由来,此次发现的碑文中却有不一样的说法。碑文记载“吾族由粤迁蜀附近仙市者”,程龙刚认为,这说明在当时已经有“仙市”这一称谓,从碑所刻时间来推算,“仙市的称谓还可以向前推至清光绪四年,即1878年,而不是历史资料所记载的民国元年。”程龙刚说。
这块碑还从侧面反映了当时自贡盐场的富饶繁荣。“碑文内容多处记载李氏家族在这里买房置店,呈现出清咸丰、同治至光绪年间仙市的商业繁荣。”程龙刚说,仙市作为自贡“东大道下川路”运盐的重要驿站和水码头,自贡盐场的盐经过这里外运至成都、隆昌、荣昌及湖南、湖北等地,印证了史籍所记载的“挑夫盈途”“帆桨如织”的盛景,是自贡盐业兴盛的一个缩影。
加强保护 进一步研究木碑“来龙去脉”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木碑的发现,对正在申报4A级景区的仙市古镇来说,无疑将再添“盐”色。接下来,这块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木碑将如何进行保护?
程龙刚建议,在立即停止施工的前提下,应由文物专家现场指导,对旧有墙体进行谨慎剥离,并留下充分的文字和影像资料。“当地的文管部门应向商家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把木碑保护好。”程龙刚说。
“木碑反映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些内容尚需研究,如兴隆街、三帝庙等。”关于木碑和李家祠堂的历史信息,程龙刚认为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研究,“同时,通过报有关主管部门,在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后,方可决定是否原址保护还是异地保护。”